(內文純屬個人對於現在台灣社會氛圍的略感,不喜勿入)

 

自新聞播報一男童手持飲料進入畫展,並因腳拐到小檯版重心失衡而誤觸展畫造成毀損後,社會上許多不同的聲音出現。

-

搧風點火:

台灣媒體大多給人的印象已經不是一般的負面評價了

平常在採訪嫌疑人時候所問的庸俗話語(你難過嗎?有沒有想像小男孩求償?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再次出現得讓人無語,感嘆這就是水準?

我懂想讓人站在自己這邊的感覺,只是,刻意使用觸目驚心的標語對真相、對台灣的國際形象一點好處也拿不到啊!!

將所有事物都量化來看、來評斷(像是常聽到的"該影片上傳後不到一天已超過幾十萬人次點閱")

記者們的數字人生難道連人心都要數字化嗎?

我不懂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現在的台灣媒體總是喜歡有個議題出現就像起底式的大肆報導連與議題無關的事也能延伸報導近30分鐘。

把當事人或相關人的過去挖出來重新解讀賦予新的意義以合理化他會有今天行為結果的原因,好個扭曲的追溯既往閱讀。

甚至不相關的他爸媽、他叔嬸是什麼工作、家中有多少財產多少土地都可以做成報導,真的覺得很沒有意義又對相關人等造成傷害。

罵是一種反應,身為傳播媒體人員應該是知道人民的反應後,就避免再做類似這種報導,而不是誤以為人民愛看,反應好大好棒這樣子吧?!

-

專業究責:

事情一定一定要分個對錯,這是一個二元論為主流的社會,不是你的錯就是他的錯,不歸類就像沒有個結局般得讓人不舒服。

不論是責怪男孩公民素質有多低下,看展還攜帶飲食進去,這是你的錯應該要賠償(或自行卸責人潮擁擠所致不是我的錯);

抑或是責怪畫展主辦人如果真的很珍貴的作品為何保護措施如此簡陋,應該負起全責自行吸收損害。

負面思考、責怪已經變成人民面對事情時的優先選項,總是會優先將責任推到其中一方身上(即使說兩邊都有錯也沒比較高尚)作為事件的結論後再來探討。

可是事件發生後首要思考得是這個嗎?

也許有人認為人民欣賞藝術素質低落是無法一夕間提升的,那麼不先究責要怎麼討論誰來賠償又誰來支付這筆修復費用?

我想因此趕緊去想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的方法像是展場人數控管、安全要員配置、重新安排路線規畫等等比較實在吧

追究責任與事件後的補救辦法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係。

兩者之間並不會因為沒歸咎出是誰的錯就無法進行後面的補救措施執行。

既然如此努力的探討究竟名畫毀損是誰的錯、責任歸屬該在誰身上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不是嗎?

-

自私心態下的金錢主義:把錢看得比甚麼都來的重要。

想要究責、不想被究責都以賠償作為議題中心打轉。

不再互相禮讓承認自己本身的缺失,而是努力抓著對方的失誤窮追猛打,像爭一口氣像爭責任別到自己身上來。

(而要是像一名網友Mark說ROSSI第一時間想讓孩子放鬆而笑說現在你是唯一觸碰真跡的人!時,又要被批評做作,別假了,怎麼可能?)←台灣人有多負面多否定啊...

金錢賠償已經成為究責的主因,行為反省只是可有可無的附代品(甚至也被當成責難對象)

這種處處用錢來計量的趨勢很令人寒心的害怕,彷彿看見道德、儒家思想、友愛、同理等等能友善社會的思維逐漸式微。

-

個人主義歪風盛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知道是甚麼價值觀的作祟,竟然會是反去質疑主辦人拿假畫(這詞也很過份)來展覽,理由是認為沒有做到多重保護。

……真的是很不可思議的想法。

外國的古蹟或藝術品,除非已經有氧化或明確毀損的狀況,否則展出時通常就是一條警戒線隔著,複製品基本上就是放在那裡,甚至不會有隔線。

比方來說羅浮宮或橘園美術館、開羅博物館館展,收藏在館中的文物除非是本身已不堪氧化或毀損,須阻隔空氣等等保護措施方能展示,

否則就跟平常地方上的畫展或私人收藏家想開畫展跟大家分享時一樣,就是展出,並不會加上層層保護讓人進展場也對展物有種遙不可及的感覺。

人對於美好的事物不都會有種想讓更多人知道的心情嗎?這就是所謂分享。

我想任何藝術家在製做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創作時,並不是抱著賺大錢或想讓人覺得他們的作品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心思吧?

 

另外也看到有網友認為「真跡不會來參展,藝術最後只是錢的炫耀品而已」的想法,心裡真的很難受。

是什麼樣的生活經驗塑成這樣的思維模式?

真跡(為什麼)不會來參展?

是台灣人彼此堆砌出來的功利至上主義造就這般思維的嗎?

是真跡就該被定很高的價錢、就該被層層保護、就該被鎖在保險櫃裡不能露面、就該根本只准透過圖片照片來觀賞才能凸顯它是真跡的價值?

 

假畫是一個很具貶低、傷害作品價值的說法。

一般來說古董、真跡基本上就只有一個,所以無法買到的人就會去買複製品,那是一種想收藏、想要擁有 美好 的心態。

會降低複製品本身格調的是擁有者的心態:利用大多數人對於辨識真品的知識缺乏,而欺騙別人把複製品說成真品出售以獲取暴利。

同時造成大眾對於複製品的印象總是負面、不好的。

難道就因為是複製品所以就沒有被保護的必要?

複製品也是具有高度技巧的畫家以名畫為雛型一筆一畫呈現出來供大家觀賞,他的用心、他製作時的初衷就該被否定?

照上頭網友的說詞,那麼展出複製品也是對真跡的一種保護,完全符合理想中所謂真跡的價值,那麼看複製品對他而言有甚麼好抱怨的?

 

 

曾經蘇軾跟佛印的對話,不曉得有沒有人記得:

蘇軾與佛印禪師一同遊山玩水,走著走著佛印突然對蘇軾說:「你騎在馬上的姿勢十分莊嚴,好像一尊佛。」

蘇軾回答說:「你穿著一身黑袈裟,騎在馬上好像一團牛糞。」

佛印笑著說:「從我口中出來得是佛,從你口中出來的卻是糞。」

這個故事記載在東坡禪喜集第九卷,過去的人都認為蘇軾心中有糞所以看人是糞,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人是佛。

一個人是怎麼樣的思維、怎麼樣的人,從他口說表達出來的想法就能知道。

我實在很想說會說出這一定是假的不可能是真跡的人,不但否定的創辦人想分享的心情、同時也貶低了自己的人格。

-

信任之心已難續存:

在網友Mark的文章發表後,有人說幹嘛要提已故的癌母出來打親情牌,真懷疑這篇文章的真實性。

單純的信任他人為此事件、想為他認為值得尊敬的人澄清、還原真相而陳述的文字,很困難嗎?

台灣到底被這股由誰引導的社會風氣渲染得多可怕?

信任好像變得很難存續,猜忌懷疑反而是優先考量的應對方式,並且那種喜歡批判、喜歡檢討台灣缺失的行為,

老是抱怨台灣有多糟,說知道台灣就這樣、媒體就這水準...都是知道的啊,但也就僅僅是「知道」而已。

並沒有最後最重要的學習改進,真得很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